在教育版图中,作为“现金奶牛”的民办高校板块一直不温不火,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远不及K12教育。今年以来,在政策法规明确后,民办高校集团纷纷走上资本化道路,近一个月来,华南职业教育、中国通才教育、天有教育等教育集团相继赴港上市。
其中,中国通才教育是山西一所民办高校机构,经营着山西工商学院;天有教育旗下经营武汉传媒学院,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有学生1.11万人。
“目前资本市场上主流高校地域性明显,大都在某一个省市拥有很强的影响力,从募资用途来看,集团性质的民办高校已经进入扩张期,其上市后开展外延式并购,预计未来国内民办高校集团化趋势将更加明显。”一位教育行业券商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板块复苏
过去十几年中,我国民营高校数量逐年增长。山证国际研报显示,我国民办普通本科院校数量(不包括独立学院)由2009年的48所增加至2019年177所,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13.9%,增速远高于公办普通本科院校的1.4%。
这得益于民办教育的相关政策放宽。200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民办教育促进法》,首次删除了“不以营利为目的”这一表述,办学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取得合理回报。2016年11月份,《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获得通过,修订的关键词是“促进”,明确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此后,国内教育资产证券化进程加快,多家教育类公司扎堆赴港上市,包括宇华教育、民生教育、新高教集团以及中教控股等高校集团。
今年5月14日,修订后的《民促法实施条例》正式落地。国泰君安研报认为,该条例落地,从法规层面真正消除了民办高校板块关于关联交易、兼并收购、协议控制等方面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
东吴证券的吴劲草团队认为,高教和职教行业估值有望修复,同时高校类公司本身在近3年-5年也处于内生增长+外延并购的黄金发展窗口期,成长确定性高。
在此背景下,民办高教集团再迎资本热潮。天眼查APP显示,2020年至今,有57家高校领域企业完成股权融资。近一个月来,华南职业教育、中国通才教育、天有教育等教育集团相继赴港上市。
民办高校上市的好处非常明显。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孙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民办高校和公立大学相比,获得政策资金支持较少,上市可以让民办高校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以加速民办高校机构的整合、收割和合并,也会促进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让民办高校的经营更加透明。民办高校是重资本和重资产的行业,民办高校可以通过上市获得资本,实现规模化发展,提升教师待遇,提升硬件设施,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成为中国教育体系中非常有益的补充。
生财之道
从收入方面来看,民办高校的收入规模和利润都是非常可观的。2020年,18家在香港上市的高等教育和综合教育类公司经调整年利润率平均值为37%,其中,6家上市公司经调整2020年利润率逾40%,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国科培(70.1%)、中国新华教育(67.9%)和嘉宏教育(48.5%)。
以7月19日提交招股书的天有教育为例,公司旗下拥有武汉传媒学院、武汉育才美术高级中学、黄冈天有、大悟天有四所学校及共同经营江汉大学设计学院。其核心收入来自拥有1.11万学生的武汉传媒学院,截至2020年8月31日的2020财年,武汉传媒学院营收为2.28亿元。
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从收入模式来看,民办高校的收入主要依靠学费、住宿费等相关费用,如果要维持利润增长,常用的是提高学费、扩大规模两条路径。”
以7月16日在港交所挂牌的中国通才教育集团为例,在山西省太原市经营山西工商学院,2011年升格为山西省第一所民办本科学院。尽管该校学生总数不断增长(2011/2012学年的约8000名增至2020/2021学年的逾17000名),但集团收入增速缓慢,2018年8月31日至2020年8月31日,中国通才教育集团过去三年的营收分别为2.67亿元、2.66亿元、2.7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5亿元、1.38亿元、1.43亿元,增速停滞。
再如2020年在港交所上市的东软教育,在2016/2017学年至2019/2020学年期间,以学费增长保证了集团的利润增长。在这期间,其两所主要院校的学费增长在25%-55%之间。这直接导致东软教育2017年至2019年净利由1.43亿元稳定增长至1.75亿元。
但很多集团上市的目的是为了扩张,中国通才教育集团招股书显示,全球发售所得款项用途约45%将用作山西工商学院北格校区第四期建设工程;约25%将用作收购或投资潜力巨大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或收购一幅地块;约20%将用作山西工商学院龙城校区教学楼及宿舍的翻新及升级项目、购买教学设备及家具等。
“学费增长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扩大规模才是这些民办高校集团当务之急。”上述分析师表示。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港股上市的民办高校集团共有超过27起收购事件,尤其是2019年出现了并购高峰,并购事件多达14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