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桑榆景,人间重晚晴。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有着美好的期待。然而,无论你是向往一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环球之旅,还是向往着“守拙归园田”那般闲情逸致的田园生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莫顿的告诫都值得我们谨记:“晚年生活质量由现金流决定”。
如何“有备而老”,为自己的老年时光提前打牢经济基础?如何未雨绸缪,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从容?在愈发严峻的养老形势面前,这是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显然,“养老”已然成为全民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然而,“养老”的概念又常常在个人生活中被忽视,被误解。作为养老FOF的基金经理,为投资者提供风险收益偏好相匹配的养老产品是我的职责所在。同时,我也想与投资者们聊一聊,关于养老和养老投资中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养老。
我与养老投资的十年缘分
回顾过去十年的从业生涯,我与养老投资有着不浅的缘分。
我对养老的关注,要追溯到刚走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中。那年,我参加了公司的年金计划,了解到每个人都有对应的养老投资账户,养老资金放在专门的账户中,委托给专业的投资人来打理,力求让它保值增值。偶尔,我会登陆账户关注养老资金的收益情况。从那时起,我对养老账户运作和养老投资有了初步了解。
2016年,我到平安养老任职,从一名养老金投资者转变为投资管理人,对养老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当时,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金还没有市场化投资,平安养老主要管理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资金,也是当时国内管理企业年金规模最大的公司。
得益于平安养老在养老投资领域的布局相对领先,我有幸见证并参与了养老金第二支柱的快速发展以及第三支柱的起步,深入了解了养老金的运作机制、投资策略等,对养老金管理的社会价值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21年,我加入了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陆续接手管理普通FOF和养老目标基金。2022年末,千呼万唤的个人养老金政策正式落地,基金行业新成立了129只针对养老金的Y份额产品。其中,由广发基金管理的养老Y份额有6只,我管理了其中的3只,包括广发安泰稳健养老、广发稳健养老、广发均衡养老。
作为较早接触养老金的从业人员,我在这十年间有幸近距离观察“养老”、体会“养老”,从中看到关于养老的现实问题,譬如民众养老意识有待加强、科学养老投资理念亟待建立等等。同时,我也看到了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让普通投资者“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愿望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养老资金应长钱长投
作为面向普罗大众的资产管理机构,公募基金与个人投资者的联系比较紧密。2021年入职广发基金后,我们不定期与销售渠道互动调研,间接了解客户需求。另外,我们通过直播、线下活动等与部分投资者互动,对不同投资者的养老观念有了直观的感知。由此,关于如何看待养老以及养老投资的意义,我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白云苍狗,岁月变迁。在这个新时代,“养老”这一概念的内涵已悄然发生变化。一方面,国人自古以来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但从实际情况看,“养儿防老”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甚至于原本预期能够“防老”的“儿”变成了“啃老”。以日本为例,纪录片《团块世代:悄然迫近的老年破产》中就有数据显示,有28.7%的团块世代需要照顾长寿的父母,而需要经济援助自己子女的人也占到31.7%。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一定程度上能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尤其是个人养老投资制度的不断完善,为个人养老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从“养儿防老”到“个人投资养老”理念的形成,我们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未来仍然要走很久。而进入到了“个人投资养老”环节的投资者们,也面临着有待突破的新障碍。比如,在与渠道和投资者互动过程中,我发现一个令人深省的现象,即大多数投资者认为养老投资应求稳,似乎与“老”相关的都应该是“稳”的才行。
但实际上,养老投资本质是对人生不同阶段收入的平滑,是一笔期限很长的投资,特别是对年轻的朋友们来说,从开始投资的时点到真正退休养老,长达数十年时间。短期的波动或许会“刺伤”收益,但拉长视野,波动会被时间逐渐熨平,而与波动相伴相随的收益将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沉淀积累。养老资金长钱长投,进行适度的风险暴露,方能实现效用最大化。
而长钱长投的重要内涵之一,是选择与投资期限相匹配的资产配置方案。权益仓位越高的产品,隐含的波动风险和长期年化收益也越高。对个人养老金账户来说,长期年化收益越高,账户增值效果更明显。根据测算,假定每年投资1.2万元,投资30年,在5%的年化收益下,账户终值是84万;而在10%的年化收益下,账户终值是217万,复利的效果更加明显。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假设的前提是以科学的方式持有好产品。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投资方式,收益可能低于预期甚至有可能面临亏损。
相反,如果把养老资金都投资于银行活期账户、货币基金等低风险的产品,长钱短投,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养老金的长期复合回报。所以,养老投资的一大重点是要保证这部分资金的资产配置方案跟期限相匹配,以便享受长期增值收益。
那么,对于期限很长的资金,投资者为什么没有长钱长投?其中一个原因,是对风险和收益缺乏科学的认知。当股票市场某一阶段持续下跌时,投资者往往会感觉股票市场风险很大。但长期来看,股票市场的回报要显著高于债券类资产,比如从10年的维度看,股票市场的年化回报约为10%,对于短期内不会动用的养老资金,应该可以承担阶段性的波动以获取较高的回报率。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长钱长投?巴尔扎克曾提到,“人的全部本领不过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要做好长钱长投,除了要在心里牢牢竖立这样的理念以外,选择恰当的产品也会在客观上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养老目标基金采用FOF形式来管理,普遍设置一定的持有期限,在产品定位上就立足于长期投资,与“长线长投”的理念比较契合。
养老投资要保持定力和耐心
传统的公募基金一般都是以投向的标的资产类别划分,比如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而公募FOF是一类以资产配置为特色的基金,它投向全市场的多资产,大部分都是混合型FOF,但它会区分风险和配置策略,并在名称中标注出来,比如稳健、均衡、积极。
可见,FOF产品的定位是基金经理通过多资产配置和适度分散化,力求为持有人提供长期稳健的收益。某种程度上来说,FOF基金经理就像一支足球队的教练,既要选拔好的队员(挑好基金),还要根据不同的对手和比赛形势排兵布阵(做好资产配置),结合球场的攻防态势调整球员的搭配。
自2015年走上投资岗位以来,我经历了不同市场周期的考验,形成了稳健的投资风格,力求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风险收益比。这种投资理念与FOF的特点比较契合,这也是我从管理普通基金转为FOF基金经理的重要原因。此外,我曾研究过股票、债券、期货、基金等多个资产类别,对各类型投资策略也都比较熟悉,这些经验在FOF投资中大有裨益。
目前,公募中有129只养老目标基金Y份额在渠道销售,为个人养老提供类型丰富、不同风险等级的投资工具。那么,投资者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呢?我建议投资者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跟自己的风险偏好、投资期限一致的产品,二是结合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和历史业绩、最大回撤等进行综合评估。
具体来看,许多人不清楚自己的风险偏好,但很清楚自己的退休日期。对于这部分投资者来说,目标日期基金是不错的选择。这种基金的权益仓位随着退休日的临近逐步降低,可以匹配投资者生命周期,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比较省力且高效的养老金投资选择。
而对自己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了解的投资者,可以自主选择风险收益定位比较明确的目标风险策略产品。当前的目标风险策略主要分为稳健、均衡和积极三种风格。一般而言,年轻时可以选择“积极”,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慢慢向“均衡”“稳健”调整。
毋庸置疑,国内养老投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论如何,我会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情。希望在养老投资的路上,我们能与您相互信任、共同成长,共同为您打造一个安稳幸福的晚年生活。
基金经理简介:曹建文,上海交通大学理学学士、金融工程硕士,具有11年FOF与权益投研经验,6年养老产品管理经验,现任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