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经纬
中国“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多、成果多、基础好,具备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先天优势。但目前,这些企业的发展还面临三大困境:起步难、持续难、做强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对中新经纬表示,扶持“专精特新”要出新招,都是针对融资方面的,目的是对“专精特新”三难解困。
齐向东表示,“专精特新”企业从研发到产品投入市场,周期长、原始资金需求量大,融资起步难;产品站稳脚跟后,需要扩大市场,市场和研发费用再次加大,如果没有再融资渠道则持续难;一些产业链涉及的关键技术点多,“卡脖子”难题多,持续研发投入可能长期亏损,如果资本市场包容度不够,则做强难。
对此,齐向东提出三个建议,“一是延长贷款还本时间,比如推出5年期或更长期贷款,银行每年评估偿还能力;二是推动保险公司和银行合作定制开发‘专精特新’专属信贷产品,由保险公司提供贷款保证保险,化解银行贷款坏账风险,提高银行推广专属信贷产品的积极性;三是设立专项投资基金,由国有资本和优质的社会资本共同组成,投资轮次集中在B轮和C轮,让‘专精特新’真正成为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
在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方面,齐向东还建议提高资本市场对创新的包容度。“在会计准则方面,建议学习钻探行业,只要是省级以上政府确定的‘卡脖子’项目,研发费用就可以资本化,让企业在研发当年和研发过程期间,不影响利润,研发成功后在寿命年限内,在毛利润中扣减摊销项目成本,让股东能看到‘卡脖子’项目在研发期既不减少去年当期利润,又能在投产期增加利润,自然就支持经营层攻克‘卡脖子’难题了。”齐向东说。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