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并明确提出“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等安排。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业内专家认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资本市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难得的机遇。后续,资本市场应进一步增强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适配性,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围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引导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
决定指出,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东吴香港副董事长陈李认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成为后续改革的核心主线之一。与此同时,过去以劳动力增长、资本推动为主要驱动力的增长模式与新阶段不再匹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或为破局关键。资本市场应利用多样化金融支持方式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凝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合力。
在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看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定价和资源配置功能。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对定价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围绕企业投资价值形成价格信号,反映行业、企业家能力、技术、人才、风险和内外环境等各种因素,对关键要素和标的资产定价,将不同风险偏好和期限的资金有效转化为社会资本,推动各类要素配置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领域。
今年以来,“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创投十七条”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密集出台,体现出国家层面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决心。业内人士认为,后续资本市场将持续优化服务,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进一步提升资本“活水”支持科技创新质效。
决定提出“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支持长期资金入市”等一系列部署。
科技创新是高投入、高风险的长周期活动,资本市场在服务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数据,2023年境内上市公司中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为2784家,占上市公司总数量的比重为52.08%。2023年全部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1.8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23%。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提升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回报水平的重要抓手。资本市场要通过进一步深化系统性改革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服务能力,如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度,从新质生产力的“新”角度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从“质”角度识别好公司,支持不同类别企业发展;更加重视企业优化财务结构、股权结构以外的诉求,优化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人才激励机制等;不断推进银行中长期储蓄、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入市,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引导更多长期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领域。
决定还明确,“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创投基金作为重要的耐心资本,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资金支持、风险分担、规范引育和市场导向的产业化。到今年一季度末,在中基协登记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有1.25万家,管理基金规模约14万亿元,其中在信息技术、半导体以及生物医药等重点科创领域在投项目有10.4万个,在投的本金有4.6万亿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创投基金可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推动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激励企业家和科研人员投身于科技创新。同时,创投基金通常会对企业进行深度的投资和管理,通过提供战略指导、市场资源、人才招聘等孵化服务,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他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建议:营造创业投资发展的良好生态,持续优化政策环境,畅通“募投管退”的相关机制;拓宽资金来源,引导推进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进入创投领域;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创投基金提供多样退出渠道;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创投人才,提高创投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