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金是险企稳健发展的底牌,年内又一批保险机构先后启动增资计划,补充弹药库。10月10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前三季度30家险企多渠道“补血”合计超千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对偿付能力要求的提高,保险行业对于资本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在盈利能力不佳、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只能选择通过发债、增资等途径补充资本。
从目前的增资渠道来看,发债和股东直接增资是当前险企资本补充的两个主要渠道。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保险公司通过增资和发债“补血”规模超千亿。其中,股东直接增资总额为204.01亿元,发债规模达798亿元。一些公司的增资扩股计划已获监管批复,仍有部分险企的资本金“在路上”。
股东直接增资方面,前三季度信美人寿、横琴人寿、中国铁路保险等超20家险企选择股东直接增资,合计增资规模达204.01亿元。
除直接增资外,发债也是保险公司补充资本的主要渠道。今年以来,包括中国人寿、利安人寿、新华保险、平安产险、太保寿险等在内的8家保险公司通过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或永续债券的方式进行资本补充,累计发债规模达到了798亿元。
通过统计可以看出,发债进行资本补充的以大型保险公司为主。并且,百亿规模的大额债券频频落地,新华保险、平安产险、中国人寿均发行了百亿或超百亿规模的债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表示,头部保险企业积极采纳债券发行策略以充实资本,此举措根植于多维考量。
支培元进一步分析,首先,鉴于业务体量的持续扩大,头部险企面临更严格的偿付能力与风险管理挑战,充裕的资本储备成为维系运营韧性的基石。其次,全球金融生态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性的上升,要求保险公司预先筹备资本缓冲带,以抵御未来不可预见的冲击。再次,监管规范趋严背景下,资本充足率成为衡量机构稳健性的关键标尺,遵循监管框架成为资本充实的强制性要求。相较于股东直接注资的传统模式,债券融资展现出了更高的操作弹性与成本优势。时逢当期利率环境趋向温和,债券发行成本相较过往呈现下降态势。
密集增资发债背后,是险企提升偿付能力、补充资本“弹药库”的内在需求。
今年是“偿二代二期工程”三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业内普遍认为,险企资本补充需求仍将维持高位。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当前,保险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保险产品创新带来的风险、保险资金运用的压力等。为了应对这些压力,保险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优化公司的业务结构。
不过,在股东出资意愿不强的背景下,扩宽融资渠道、创新资本补充工具是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江瀚对此建议,监管可以鼓励保险公司探索更多的资本补充工具和渠道,如定向增发、发行优先股等,以满足不同险企的资本需求。监管还可以加强市场监管,推动保险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优化保险市场的竞争环境,降低险企的融资门槛,为险企提供更加公平、透明的融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