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240亿元资金将进场 多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提前结募

  • 2025-01-20 17:54:56 来源: 中国网财经 北京
  •   开年以来集中发售的一批基准做市信用债ETF,近日纷纷提前结募。在业内人士看来,凭借高等级、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特性,这类产品不仅为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提供了新的配置选择,还将进一步活跃债券市场,助力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推动债券ETF市场迈向新台阶。

      1月16日,天弘基金公告称,天弘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从1月7日开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为1月20日,为了更好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决定提前至1月16日结束募集。1月17日,天弘基金再次发布公告称,截至1月16日,该基金累计有效认购申请份额已超过首次募集规模上限30亿份(折合金额为30亿元),拟对1月16日的有效认购申请进行比例配售。

      2024年最后一个工作日,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正式获批。2025年1月3日,该8只获批ETF均发布基金份额发售公告,从1月7日开始发行。

      发售仅1天,南方基金便宣布旗下南方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提前至1月8日结束募集。据统计,截至1月17日,共有7只ETF提前结募,包括南方基金、海富通基金、易方达基金旗下3只跟踪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指数的ETF,以及广发基金、大成基金、博时基金、天弘基金旗下4只跟踪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指数的ETF。华夏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正常完成募集,并已于1月16日成立。

      广发基金债券投资团队认为,基金公司推出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丰富了场内投资者参与信用债投资和配置长期稳健资产的选择;二是产品采取ETF运作机制,预计能够有效提升做市券流动性水平,活跃交易所债券二级市场,完善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三是活跃的二级市场或带动一级市场发展,进而助力发行人降低融资成本和扩大融资规模,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

      在广发基金债券投资团队看来,这类产品更适合风险偏好较低、注重持有体验的投资者。以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指数为例,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指数加权平均剩余期限为3.58年,所有成分券债项评级均为AAA,95%的发行主体为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

      广发基金债券投资团队认为,从上述特征来看,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指数具有高等级、中短久期、流动性较优、信用风险低的特点。若与特征相似的中债1-3年AAA信用债财富(总值)指数相比,回顾指数过往表现,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指数呈现出收益更高、回撤更小、风险收益比更高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债券ETF市场步入发展快车道。截至1月16日,债券型ETF总规模已超过1800亿元,较2024年初增长超1.2倍。据悉,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均设置了30亿元的募集上限,全部成立后有望吸引240亿元资金流入,届时债券型ETF总规模或突破2000亿元。

      海外市场债券ETF发展迅速,已成为主流投资模式之一。国盛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14日,美国债券ETF数量超过690只,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61万亿美元;日本债券ETF在2012年至2023年期间总管理规模每年保持52%的增速。

      广发基金债券投资团队表示,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债券ETF的产品形式、投资策略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国内债券ETF发展前景广阔。一方面,国内投资者群体对债券ETF认可度逐渐提升;另一方面,国内债券ETF产品也在快速扩容,可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配置工具。

    (责任编辑:叶景)

    责任编辑:萧炎

    扩展阅读:

  • 黑客攻击美国名流推特账号,盗走十多万美元比特币
  • 郯姓趣谈
  • 「聚势抢滩 赢战未来」——尚品宅配发布随心选全
  • 谷歌向印度首富旗下公司投资45亿美元 开发廉价手
  • 美国将限制特定员工赴美签证 华为:不公正,武断
  • 2021-2022中国暖通产业大会暨第16届慧聪品牌盛会
  • 楼市突然爆火?房产投资究竟能入手吗?
  • 暖通采购找慧聪!2023青海暖通采购大会圆满举行
  • 祝贺!朗丽兹酒店荣登迈点MBI酒店品牌影响力百强榜
  • 新兴的智能教育如何做教研?艾上AI堪称行业典范
  • 干洗店加盟十大品牌——泰洁国际洗衣遥遥领先
  • 光大信用卡中青旅联名卡,给你一段与西安的曼妙约会
  • 李宁携手WABC和万物新生联合发起“错袜日”并推出
  • 2023年全国职工掼蛋锦标赛张家口云顶站圆满落幕
  • 重庆奉节:探索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 祝贺谢熙谦老师荣任华夏五千年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
  • 主编推荐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本站由 中国新闻热线网 WWW.ZX06.CN 全程运营
    Copyright © 中国新闻热线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