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发力稳投资 专家建议将准公益性项目纳入专项债投资范围

  • 2022-08-18 10:58:07 来源: 中国网财经 北京 作者: 包兴安
  •   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时表示,当前地方专项债余额尚未达到债务限额,要依法盘活债务限额空间,并用好已发行的地方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符合条件项目越多的地方得到的资金要越多。各地要加快成熟项目建设,在三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带动有效投资和相应消费。

      “截至7月31日,今年用于项目建设的3.45万亿专项债券额度已经基本发行完毕。”在8月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表示。

      专项债加快发行使用充分发挥了稳投资作用。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4%,增速连续三个月加快。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势头较好,这与今年上半年专项债券加快发行使用有很大关系。”罗国三表示,近期,国家发改委又组织地方报送了第三批专项债券项目,目前已筛选形成准备项目清单反馈地方,同时抄送财政部、人民银行、审计署。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虽然我国经济运行基本平稳,但经济恢复的势头边际放缓,需要基建持续发力稳增长。近期发改委组织地方报送第三批专项债项目,可能是为后续动用存量专项债额度加发专项债做准备。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组织报送第三批专项债券项目,意在为下半年和明年做好必要项目储备,切实保证投资力度的连贯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起到稳经济稳增长的作用。

      根据多地披露信息,此前,地方启动了2022年第三批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工作。8月3日,合肥市财政局发布消息,近日,合肥市财政局组织开展2022年第三批专项债项目入库评审,此次评审共计43个项目,总投资360.3亿元,申报专项债总需求223.84亿元,涉及领域主要包括供水、地下管廊等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租赁住房,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城乡冷链物流、生态环保、农业水利、学前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

      “部署第三批专项债券项目申报,有利于增加地方政府谋划项目时间和空间,充分做好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债券项目的申报质量,推进债券发行、项目施工、投产达效、按期还款等一系列工作进度,真正做到债券项目安全、有效和风险可控。”张依群说。

      项目建设离不开资金保障。冯琳表示,根据财政部数据统计,2022年全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218185.08亿元,而截至2022年6月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为202645亿元,二者相差1.55万亿元。这意味着,下半年还有1.55万亿元专项债债务限额有待盘活。

      张依群认为,盘活专项债债务限额空间,一方面要适度放宽债券投资项目领域,把一些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工程、城市养老等准公益性项目纳入债券投资范围,扩大项目供给范围,保证优质项目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要盘活专项债券运作空间,可以采取资本注资、资金投入等方式弥补地方金融机构资本金不足,提升地方金融资本实力,保障金融链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张依群建议,应注重债券资金闲置问题,对已发行债券项目进行有序清理,对未按规定用途使用债券资金的项目、单位、个人进行筛查及惩处,及时终止不合规的债券存量项目,将债券闲置资金进行调整优化,切实发挥债券资金作用和投资转化能力,有效遏止一边发行增量债券、一边存量债券资金闲置的怪象,坚决防止财政债券还本付息支出过快过量增长。

    (责任编辑:谭梦桐)

    责任编辑:萧炎

    扩展阅读:

  • 黑客攻击美国名流推特账号,盗走十多万美元比特币
  • 郯姓趣谈
  • 「聚势抢滩 赢战未来」——尚品宅配发布随心选全
  • 谷歌向印度首富旗下公司投资45亿美元 开发廉价手
  • 美国将限制特定员工赴美签证 华为:不公正,武断
  • 2021-2022中国暖通产业大会暨第16届慧聪品牌盛会
  • 楼市突然爆火?房产投资究竟能入手吗?
  • 暖通采购找慧聪!2023青海暖通采购大会圆满举行
  • 祝贺!朗丽兹酒店荣登迈点MBI酒店品牌影响力百强榜
  • 新兴的智能教育如何做教研?艾上AI堪称行业典范
  • 干洗店加盟十大品牌——泰洁国际洗衣遥遥领先
  • 光大信用卡中青旅联名卡,给你一段与西安的曼妙约会
  • 李宁携手WABC和万物新生联合发起“错袜日”并推出
  • 2023年全国职工掼蛋锦标赛张家口云顶站圆满落幕
  • 重庆奉节:探索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 祝贺谢熙谦老师荣任华夏五千年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
  • 主编推荐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本站由 中国新闻热线网 WWW.ZX06.CN 全程运营
    Copyright © 中国新闻热线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