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近期多家头部量化私募接待了监管方面的调研,调研方向包括DMA(多空收益互换)业务存量情况,以及机构的策略模型、交易行为等。
上海一位量化私募人士透露:“近期监管方面对公司的一些情况进行了摸底。首先,在公司维度,我们将管理规模、产品线分布、策略模型和风控体系,以及在今年2月的具体操作进行了汇报;其次,在行业维度,针对今年2月与2007年市场表现差异,如何评价目前A股流动性,对股票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有何建议,对行业风险和市场风险有何看法等问题,监管方面也与公司进行了沟通。”
深圳一位业内人士称,3月以来市场企稳反弹,但监管层对于DMA的存量风险仍较关注,因此近期通过座谈、调研等方式摸底各家量化私募的DMA规模及其他情况。
“近期监管方面陆续调研部分头部量化私募,我们目前尚未收到通知,但也做好了相关准备,后续会将公司管理规模、策略模型、交易频率等更加细化的情况进行上报。”北京一位头部私募合伙人说。
今年以来,量化交易监管的针对性和精确性持续强化。2月,沪深交易所从制度端、准入端、交易端、信息端、机构端等方面推出一揽子举措,加强量化交易监管,维护市场稳定。3月,沪深交易所联合举办了量化私募机构交易合规培训。北京一位百亿级私募人士称,在此次培训中,量化交易促进市场流动性的优势得到肯定,但在极端行情下增加市场波动的问题也被指出,尤其是量化投资对于交易公平性的影响被重点提及。
上述人士透露,培训列举了四大异常交易典型案例:一是申报速率异常,即在极短时间内累计申报笔数过大,量化机构进行此类交易会造成交易所“堵单”,使得个人投资者交易困难,影响交易公平性;二是极速虚假申报,主要指在极短时间内频繁申报后撤单,以及累计撤单率较高的行为;三是短时间内拉抬打压股价,主要涉及成交额占比过高和日内频繁触发两个要素;四是瞬时大额成交,包括引发主要指数波动、造成大量主动成交以及成交占比过高的情况。
此外,上海某百亿级私募高管透露,监管方面去年以来与多家头部量化机构进行沟通,研究差异化收费机制,后续或要求对超过一定交易频率的机构加收报单费。
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引导量化私募行业规范可持续发展,一些影响交易公平性的超高频量化机构或陆续离场。
据悉,近期一些头部量化机构优化了自身的风控合规体系。北京一家百亿级私募表示:“后续将强化风控意识,严格把控产品风格偏离基准指数的程度。目前股指期货对冲品种相对有限,过度风格偏离或者说‘抱团’的行为,不仅可能加剧市场波动,也会损害投资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