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构建城市协调发展新格局

  • 2024-04-19 14:20:05 来源: 中国网财经 北京 作者: 金观平
  •   现代化建设进程必然伴随着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的深刻调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注重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透露出的正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数量和质量提升还有较大空间”的信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在这一进程中,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日益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今天的国际竞争,也更多地表现为城市群、都市圈之间的竞争。我们必须以经济、文化、人才、科技等要素的集聚为支撑,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持续深化,不断提升城市群、都市圈的竞争力。

      但也要看到,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城镇体系结构并不完全合理,特大城市、大城市数量明显不足,中小城市发展质量有待提升;各类资源过度集聚,大城市“吃不了”与中小城市“吃不饱”“吃不着”并存;城市群、都市圈内一些城市产业定位相近,导致核心联动不够、区域发展相对分化。加之我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大,大中小城市发展的区域格局也呈现明显落差。

      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进一步释放新型城镇化的内需潜力,亟需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高水平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共同打造优良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实践中,要在产业协同上,促进城市间优势互补、合理分工;交通联结上,重点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统一市场建设上,促进资源要素高效自由流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上,重点建设有机连通的生态网络;民生改善上,推动公共服务互利共惠,深化政务服务联通互认。这都需要在尊重各城市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大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中小城市的资源聚集能力、特色发展能力,推动功能和空间有机融合,通过共拉长板、共享优势促进区域整体发展。

      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高水平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对各地来说都是发展的机遇。能否把握机遇,有赖于改革的推进、机制的完善。合理确定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围,推动城市群、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更好地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协调联动发展;打通大中小城市以及城乡人员、资金、技术、土地、信息等要素的双向流动通道,建立健全高效的公共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在人口迁移、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增强规划之间目标、任务的协调一致性,注重项目以及改革配套政策的协同……都可以成为加快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的切入点与着力点。

      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共同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现代化都市圈,构建功能完善的新一轮城镇化空间格局,正展现光明前景,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

    (责任编辑:谭梦桐)

    责任编辑:萧炎

    扩展阅读:

  • 黑客攻击美国名流推特账号,盗走十多万美元比特币
  • 郯姓趣谈
  • 「聚势抢滩 赢战未来」——尚品宅配发布随心选全
  • 谷歌向印度首富旗下公司投资45亿美元 开发廉价手
  • 美国将限制特定员工赴美签证 华为:不公正,武断
  • 2021-2022中国暖通产业大会暨第16届慧聪品牌盛会
  • 楼市突然爆火?房产投资究竟能入手吗?
  • 暖通采购找慧聪!2023青海暖通采购大会圆满举行
  • 祝贺!朗丽兹酒店荣登迈点MBI酒店品牌影响力百强榜
  • 新兴的智能教育如何做教研?艾上AI堪称行业典范
  • 干洗店加盟十大品牌——泰洁国际洗衣遥遥领先
  • 光大信用卡中青旅联名卡,给你一段与西安的曼妙约会
  • 李宁携手WABC和万物新生联合发起“错袜日”并推出
  • 2023年全国职工掼蛋锦标赛张家口云顶站圆满落幕
  • 重庆奉节:探索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 祝贺谢熙谦老师荣任华夏五千年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
  • 主编推荐
    推荐阅读
    频道排行
    本站由 中国新闻热线网 WWW.ZX06.CN 全程运营
    Copyright © 中国新闻热线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