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8月29日讯 近年来,中国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根据最新研究,从2013年至2022年,中国艾滋病感染者的全因死亡率下降,从5.4%减少至2.7%。
但是由于目前艾滋病尚不可治愈,一旦感染,就需要终身用药。如何进一步提升HIV感染者治疗依从性及长期生活质量成为当前HIV防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我国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的推广,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中国绝对人口数量大,所以艾滋病整体报告数量较多。”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艾滋病大科兼感染一科主任赵清霞教授表示,中国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需持续关注并应对新的挑战,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资料显示,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全身性疾病。目前,我国艾滋病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已经实现了基本阻断,母婴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得到了有效控制,抗病毒治疗覆盖比例已经达到90%以上,治疗成功比例也达到95%以上,艾滋病疫情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
“我国艾滋病防治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晚发现病例持续走高。”赵清霞教授表示,HIV晚发现及由此导致的延迟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会增加HIV传播风险并可导致诸多严重危害。
赵清霞教授认为,导致晚发现病例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众对艾滋病尚缺乏正确的认知,甚至包括一些专业的医护人员对HIV的认识也有待提高。为此,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联合葛兰素史克在HIV持续关怀倡导疾病教育合作项目开展一年后,近日又启动了HIV持续关怀倡导疾病教育合作项目(第二期),该项目将结合前沿研究成果及国家HIV防治需求,持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疾病教育活动,以提升公众对HIV的疾病认知、减轻社会疾病歧视,助力推动中国HIV防治事业发展。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50岁及以上人群同样存在高风险行为,导致该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感染科主任医师何盛华表示,这也是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中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资料显示,中国近年来50岁及以上人群的HIV/AIDS检出率已经超过了15-49岁年龄组的检出率。在中国,15-49岁HIV/AIDS新报告病例数量从2010年的51436增加到2022年的55397,而50岁及以上人群从2010年的11751增加到2022年的51856,翻了4.4倍以上。
得益于“四免一关怀”政策的推进和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广泛普及,我国的艾滋病正在从致死性疾病逐步转变为可防可控的慢性传染疾病。目前我国在ART药物供应方面已形成多元化格局,由国产免费治疗药物、医保覆盖的药物以及患者自费购买的药物构成的“三驾马车”模式。
据何盛华介绍,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其原理在于抑制病毒的复制,当前的抗病毒治疗大多数都是口服药,且要求每日服用。然而长期每日服药会一定程度影响HIV感染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对其造成严重心理负担,导致部分感染者擅自中断治疗。
据了解,近日,HIV长效注射治疗方案已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落地,为HIV感染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该方案可代替每日口服药物,实现每两月给药一次,也就是一年只需要打针六次,有望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何盛华表示。